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40 点击次数:71
中国高校的文科,是否噩梦将至?
近日,复旦大学校长对媒体表示,该校将削减文科招生规模和比例,从原来的30%~40%,降低至20%。
而3月初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相继宣布,今年各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。此外,中国人民大学、武汉大学等10余所“双一流”高校,也将扩招本科生。而他们此次扩招的专业,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。
一减一扩,演绎着顶尖学府文理专业的两级分化,也更凸显AI学科专业的时代青睐。这是否预示着,承担着人文教育责任的文科,正在被AI时代所抛弃?这一趋势背后的影响有多大?大学文科在AI时代有没有突围的可能?
缩减文科,是对盲目扩招的纠偏
大学文科,向来被嘲讽没有多大作用。当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厉害时,“文科无用论”甚嚣其上。等到复旦大学真的开始削减文科招生比例时,叹气的人就多了:复旦也顶不住了?中国大学真要抛弃文科吗?
说抛弃不至于,但文科生招生规模减少,甚至将会大幅缩减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近日,云南、山西等多地政府,对教育的调整和引导引发关注,文科专业规模收缩与理工农医类学科扩张,形成鲜明对比。
社会形势变化,专业随之调整与优化,再正常不过。即如这轮“双一流”高校扩招AI类专业,就是为了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。但对于文科来说,缩招更像是对其几十年快速扩张的一种纠偏。
根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顶明的研究,文科生招生的占比,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4%,持续增加到2011年的超30%,而近10年则稳定在30%左右。